惊!
圆游和移民专业律师一起合作后,深入探知了太多移民内幕!
今天我将撕开某些无良中介精心设计的合同毒条款——它们就像裹着糖衣的砒霜,看似无害实则致命!
上周刚有位客户因此损失12万澳元,这个维权战太艰难!
一、"无法申请"条款:暗藏杀机的文字游戏
某份合同第6.2条写着:"若因雇主offer问题导致无法申请186签证,乙方应重新匹配雇主直至成功"。乍看保障周全?这才是致命陷阱的开始。
1. 法律定义陷阱(关键指数★★★★★)
根据移民法Migration Act 1958第140GB条,"无法申请"在法理上仅指提名被拒(Nomination Refused)。但中介故意使用模糊表述,将下列情形全部纳入:
- 雇主临时撤回offer
- 岗位真实性存疑
- 申请人自身条件不符
- 甚至市场环境变化
2023年ASIC处理的案件中,就有中介以"疫情导致雇主暂停招聘"为由,认定属于"无法申请"却不退费。而实际上,这属于不可抗力因素,按ACL(澳洲消费者法)应触发合同终止条款。
2. 举证责任倒置(关键指数★★★★☆)
合同暗藏"申请人需提供移民局书面证明"条款。但根据Migration Regulations 1994,提名被拒只会通知雇主。律师经手的案例显示,76%的申请人根本拿不到关键证据,中介趁机推诿责任。
二、"温水煮青蛙"式退费陷阱:你的钱是如何消失的
某合同附件B显示:"服务费分四期支付,首期30%签约即付,末笔20%在递交申请时支付"。看似合理?魔鬼在细节里。
1. 阶段性付费的致命漏洞(关键指数★★★★★)
我们复盘过43个失败案例,发现:
- 前期60%费用实际覆盖的是基础文书工作
- 核心的雇主资源、提名担保集中在最后20%
- 但90%的合同纠纷都爆发在支付第三期费用后
这意味着当你发现问题时,已支付80%费用。去年轰动悉尼的ABC移民诈骗案,就是利用这种付费结构卷走客户230万澳元。
2. 退费条款的"鬼打墙"设计(关键指数★★★★★)
仔细看这个条款:"若因雇主原因导致申请失败,可转入新项目继续服务,或按已完成服务比例退款"。
专业解读:
• "继续服务"=重新支付雇主匹配费(通常$15,000起)
• "已完成服务"通常被解释为文件准备阶段
• 实际退款可能不足首付款的30%
三、破局之道:专业律师的合同审查清单
我们总结出"3×3审查法则",助你避开99%的合同陷阱:
第一维度:关键条款验证
✓ 明确界定"申请失败"的法律定义(必须引用Migration Act具体条款)
✓ 分阶段付款需对应可交付成果(如:雇主背调报告、提名申请号)
✓ 退费计算公式附带示例(如:提名被退=退还雇主相关费用的80%)
第二维度:隐形风险扫描
✓ 检查是否有"单方修改权"条款(应注明需双方书面同意)
✓ 核实"不可抗力"定义范围(疫情/政策变化不属于单方免责事由)
✓ 确认争议解决地(优选申请人所在地法院)
第三维度:权利救济通道
✓ 要求附上移民代理注册号(MARA编号)
✓ 注明材料交付的时效标准(如背调报告应在7工作日内出具)
✓ 明确违约赔偿计算方式(建议约定惩罚性违约金)
四、血泪案例启示录
Case 1:Jessica的50万学费
护理专业毕业生签约某中介,合同注明"保证拿到186签证"。在支付$48,000后,中介推荐的养老院突然倒闭。由于合同未明确"雇主资质审查义务",法院最终只判退$9,600。
Case 2:IT工程师的无限轮回
合同约定"直到获签为止继续服务",听起来很安心?张先生被连续匹配4个雇主,每次都被要求支付$5,000的"岗位预留费"。2年过去,他的职业评估已过期。
五、救命锦囊!
1. 强制要求附加Schedule of Services(服务明细表),细化到:
• 雇主背调次数
• 提名申请修改次数
• 每阶段交付物清单
2. 签订前要求中介出具:
• Profess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(职业责任险保单)
• 最近3个成功案例的提名批准信(隐去个人信息)
3. 关键条款谈判技巧:
• 将"重新匹配"改为"更换同等资质雇主"
• 加入"冷静期条款"(3-5个工作日可无责取消)
• 约定每周进度报告义务
如果你正在面对:
✓ 合同条款理解困难
✓ 怀疑遭遇中介欺诈
✓ 需要紧急法律救济
请立即扫码👇,圆游专业移民律师为你进行合同漏洞检测!
别让你的PR梦,沦为黑中介的提款机!
国外办事处:亚特兰大
官方客服微信号:lieqiyou
电子邮件:[email protected]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,立即链接专业移民律师沟通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